2017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95条的500年纪念。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那天,宣布他反对天主教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因为赎罪券的争论,最终导致了一件惊动宗教界的大事——宗教改革。改革改变了基督教,也改变了整个西方文明。从他开始,基督教的信仰根基开始回归《圣经》 。但是路德的宗教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四面攻击,马丁路德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议会和教会代表陈辞的时候,语气坚定,面无惧色。他说:“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罗马教廷要路德收回他的言论和著作,并将路德定罪,逐出教会。路德都不为所动。他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为后世新教的发展,以及对圣经真理原则上的正确阐释和坚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不为人知的是,勇敢的马丁路德在跟随主的道路上面对摇曳不止的风雨和重重的困难和拦阻,他也多有软弱的时候。对教会失望,对会众失望,他曾心灰意冷,甚至是停止在教会讲道;但神的恩典够用。神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路德深刻体会了人的软弱,仅仅跟随主,终生以上帝给他的恩赐,服事了那一个世代。
2017年,是全球果粉纪念苹果手机发布10周年的日子。10年前,第一代触屏智能手机面世,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智能手机文化影响了现今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地球村的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得到最新消息。
2017年,也是全球更正教徒纪念50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改教运动的年份。改教家们坚持《圣经》的真理,并向广大信徒解释:那位在中世纪教导下似乎遥不可及的上帝,其实一直都在信徒的身边。改教家们竭力高举神的话语,所带来的宗教改教运动,其影响力更是世界性的。
熟悉又陌生的人物
回顾那场发生在5个世纪之前的改教运动,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作为领军人物,不能不被提及。然而,这位生活在500年前的改教家,对今日的我们来说,可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
今日提及路德的时候,信徒们都会赞叹他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中世纪的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国王亲自施加压力,都无法让他退步、妥协。毕竟,今天通过智能手机,在各大搜索引擎上查找出来的路德事迹,大都是那样具有传奇色彩。
不可否认,那些让人热血澎湃的故事的确发生过。然而,如果今天的信徒仅仅透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来认识路德,那位活生生的、有软弱的路德,便不为人知了。我们也就没法看到,路德如何在信仰历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见证神的信实与慈爱。
众所周知的故事是:路德在1517年的万圣节钉95条论纲的壮举。他踏着秋风、踩着落叶,大步流星地穿过威登堡的市区,来到选侯君的教堂面前,手起锤落,铿锵有声地把质疑赎罪卷功用的论纲钉到教堂门口。这个故事不知被反覆传送了多少遍。但路德在那之后10年的经历,知道的人却是不多。
举步维艰的十年
从1517到1527年,路德在跟随神的道路上风雨不止,艰难重重。
在他的论纲不胫而走之后,罗马教廷很快就注意到这位断了他们财源的小修士。没过多久,路德就被自己的修会和红衣主教警告,要低调、要闭嘴。接下来,路德又被传唤到莱比锡,在庭审会上被指控为异端。然而,路德却不为所动。
结果,在钉完95条论纲之后3年多一点,路德就被罗马教皇开除教籍。在那个年代,这无异于宣告他与救恩无关。同一年,1521年,他又被传唤到国家大会上。面对来自教廷和帝国的双重压力,路德仍然坚守立场。他为此付上的代价,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通缉犯。
路德躲避在山间古堡长达一年之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过去的同工曲解他的教导,带领会众滥用基督徒的自由。
当路德重新回到威登堡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和剧烈的社会冲突。对此,路德又撰文又讲道,来陈明基督徒在基督里的自由到底是何含义。可叹的是,不明就里的芸芸大众以为,他们被自己的精神领袖路德拋弃了。
在那段被人误解的时期,路德所失去的,不单是群众的支持,还有曾经一度同情改教的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模(Erasmus)。对路德打击更大的是,一直保护他的选侯君智者腓德利(Frederick),也在那时过世了。
内忧外患的窘境
路德算是四面楚歌了吗?1525年,路德没有了中世纪罗马天主教提供的薪资;没有了作为修士才拥有的“直达天庭快速通道的高级会员证”;没有了在社会上的合法身份;没有了一直以来的政治特权保护。代价够大了吗?困难够多了吗?这还没完呢!
大家不要忘记,席卷欧洲的黑死病虽然发生在路德出生的1个半世纪之前,然而在路德时代,瘟疫依旧此起彼伏。因黑死病的袭击,欧洲人死伤无数,横尸遍野。可怕的景象不禁让很多信徒认为,世界末日即将降临。当末日来临之时,亵渎上帝、搅扰信徒的敌基督将会出现。在黑死病流行时,有一个传说是:有一天,一位修士和一位修女要结婚生子,而他们的孩子就是敌基督。
1525年,6月13日,威登堡的牧师为一对新人证婚。新郎是前修士路德;新娘是前修女凯瑟琳。要是那时欧洲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话,这场婚礼绝对是比911还动人心魄的噩耗!在欧洲大陆流传了1个多世纪、关于敌基督的传说,似乎已经实现一半了。
1526年,凯瑟琳怀上了他们第一个爱情结晶。路德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寄给教皇,当然不是为了让教皇与喜乐的人同喜乐,而是想让他看到,神在这份婚姻中赐下祝福。再过一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深得路德夫妻的喜爱。然而不幸的是,不过区区半年,这个孩子就离开人世。
祸不单行,在路德和凯瑟琳为大女儿哀悼时,可怕的瘟疫再次侵袭威登堡。急速上升的死亡率,迫使整个威登堡大学南迁到耶拿城(Jena)。绝大部分路德的同工和学生都离开了他,随着学校往南搬迁。路德的女儿过世时,陪在他身边的属灵伙伴少之又少。
就在那段时间,路德早年刻苦修道、折磨身体所带来的后遗症,渐渐显出长痛绵绵的威力。慢性病带来让人死去活来的疼痛,使得路德在那段时间做过几次临终告白。
教会软弱同工殉道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教会有复兴,信徒灵命成长的话,路德或许还会得到些许安慰。然而,在20年代中期,选侯君和威登堡的改教家们在该地区做了一次大范围的教牧调查,结果却非常令人失望。
绝大部分住在乡村的会众,对改教家们大力提倡的福音信息依旧不闻不问。在职的神职人员,都是早年从罗马天主教学校毕业的,他们基本上还是按著罗马天主教的教导来带领教会。
路德早年期待,倘若把神的话语讲解清楚,把福音信息说得明白,之后便会带来燎原大火,但事实并不如他所愿。然而,另一种火焰却出现了。
1527年8月,路德教导过的一名学生凯瑟(Leonhard Kaiser),在他自己的家乡传讲福音信息的时候,被当局抓住。这名更正教徒经历了一番拷打,最后在市政广场上被活活烧死。
吞吃更正教徒的火光,可说是那时代欧洲大陆上最常见的火焰,因为在那些年间,被火焚而殉道的路德学生,还有好几位。
千古保障的确信
改教10年后,殷勤的路德通过翻译《圣经》,言传身教,写作讲道,竭尽全力地把福音信息传出去了。可叹的是,绝大部分信徒依旧过着老底嘉的信仰生活。如果路德的指望在这里,他一定会失望。
结婚后,路德的孩子一个夭折,一个活在瘟疫带来的死亡威胁边缘上。如果路德的指望建立在家庭当中,他一定会失望。
改教10年后,跪在女儿的墓前,守着人去楼空的威登堡,看着自己的同工、学生一一撤离,身心憔悴的路德怎么办?他怎么继续服事下去?
大概在这段时间,就是1527-1529年之间,那首广为人知的《上帝是人千古保障》诗歌出现了。路德在事奉艰难、重压当头、内忧外患、孤单无助的处境中,唯一能抓住、唯一需要抓住的应许为:全能的神与我们同在,神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是我们的避难所。
身心灵都几近枯干的路德,从诗篇46篇得到了宝贵的安慰,在危难中藏身到上帝这坚固保障里。他写下雄壮的歌词,流传万世:
上帝是人千古保障,是人将来希望,
是人居所,抵御风雨,是人永久家乡。
在主宝座荫庇之下,众圣一向安居;
惟赖神臂威权保护,永远平安无虑。
在神眼中,亿千万年,恍若人间隔宿;
恍若初闻子夜钟声,转瞬东方日出。
时间正似大江流水,浪淘万象众生,
转瞬飞逝,恍若梦境,朝来不留余痕。
上主是人千古保障,是人将来希望,
是人居所,抵御风雨,是人永久家乡。阿们。
路德在灵命低潮的时候,从神的话语中得到安慰和鼓励,在那样的境遇中经历神的同在,在神里面避难。这种经历应该是刻骨铭心的,是否从此以后,他就变得坚强无比?
力不能胜的时刻
真实的故事是:在没有多久之后,也就是1530年,路德整整有半年的时间离开了讲台。这位一生讲道超过四千次的牧者,深知讲道对于牧者的意义,和对于会众的重要。但是,他在没有外出、没有生病、没有重大原因的情况下,选择有接近半年的时间不讲道。
过往,路德繁忙的讲课、翻译、写作、养孩子、开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讲道。甚至1529年时,路德因为生病,头痛到眼冒金星,他依旧不停下讲道。但是在1530年年初的时候,突然间,路德不去讲道了。为什么?
史料显示,路德那个时候对于他牧养了10多年的会众失望至极! 10多年过去了,路德什么都搭上了,那群会众依旧死水一潭,以至於信徒今天提到威登堡改教家的时候,还是只能提路德、米兰顿、布根哈根寥寥几个名字。威登堡没有变成一个奋兴的教会。对此,老牧师路德一怒之下,离开讲坛接近半年。
人们难免会问,那位几年前还在歌颂神是人的千古保障,那位清楚明白神是唯一的安慰的路德呢?他忘记了神终将得胜的盼望吗?他忘记了只有神才是世人的力量吗?答案是:是的。路德忘记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次。路德还有很多次差点一怒之下离开讲坛。
这个事实再次提醒今天的信徒:即使是经历了神的保守和恩典,我们还是会有信心软弱的时候,有力不能胜的时候。人是如此容易忘记神的恩典,忘记神的同在!
路德终于深刻明白了人的软弱。因此,在他最后10多年的服事里,他常常在灵里软弱的时候和同工一起高唱: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今天,在回顾500年前那场改教运动的时候,唯愿我们能够借着人手一部的手机,看到改教家们为我们树立的信心榜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透过那些见证,看到一直与信徒同在的主。
神的确时时刻刻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