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做互联网产品还是实业,都必须要创新。如果只是一味的跟在大公司后面走,即使不被饿死,也不会被养胖。创新不易,但是“微创新”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怎么定义微创新呢?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行业巨头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的小处着眼切入市场,通过快速地、持续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从而达到颠覆市场格局的目标,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就叫微创新。
如果你在现有的产品上对某一个功能点进行了修改,算不算微创新呢?这得看修改的这个点是否对用户有用,是否能被用户所感知。
创新一个点,也许不能立马让你取得想要的结果,但是当接连不断的微创新加在一起之后,就有可能会引爆市场。所以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如果想着只靠某一点就能成功,几乎是不太现实的。
互联网上的微创新有两个规律,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二、快速出击,不断试错。
QQ就有很多微创新,比如QQ文件传输速度比MSN快,从这点就打动了用户的心。让QQ不再只是一个聊天娱乐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办公工具,一下子就把很多坐办公室的人变成了QQ的用户。
从小处着眼,就有可能发现另一翻天地。
就像微博的出现,它是一种微型的博客。在这之前博客已经出现好多年了,自己原来也玩过博客,但是每次都不持久。因为写一篇文章不仅需要时间长,而且需要灵感。
有时候遇到开心的事或者是难过的事,心里闷得慌,这时候通常可以洋洋洒洒的写下几千字的文章。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很普通,或者有一点小事,想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但是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这时候再去写博客又觉得不太适当,只好在QQ上找几个好友随便聊聊。
微博限制了140个字,让大家感觉它就是为了几句话的文章而出现的。有啥事都可以上去抱怨几句,也可以看看别人的心情,还可以分享一下开心的事,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除了从小处着眼,还得要小步快跑。因为市场竞争很激烈,你不跑就会被吃掉,而且用户的耐心是有限的。一个问题你今天没解决,这星期没解决,下星期就换到其它产品去了。用户并不忠诚于任何品牌,只忠诚于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周总(周鸿祎[1])关于产品提了两个数字概念:
注[1]:“祎”读(yī)
第一、产品刚出来的时候不要在乎绝对数,而是要关注相对的增长趋势。第一天有1000个用户,第二天有2000个用户,第三天有3000个用户,这就是一条健康的曲线。如果花了很多钱做推广,结果第一天有1万个用户,第二天还是1万个用户,第三天8000,第四天5000。这种曲线刚开始看起来不错,但是有可能它并不是被用户所认可的。
第二个数字,就是产品有很多环节,如果满分是1分,但每个环节我们都只做到0.8。你以为产品出来就是0.8分?错了,是0.8乘以0.8乘以0.8,总分是0.51。功能越多,数字就越小,产品失败得就越快。所以,功能更贵精,不贵多,要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极致。
不仅在产品上要从小处着眼,在思维上也不能一开始想得太大。
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因为用户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平台就接受你的产品。
想着做平台挺好,用户可以这样可以那样,可以解决用户的这个点那个点。问题在于要做的东西太多,根本不能面面俱到。
现在的平台都是从一款产品做起来,有了大量的用户基础之后,再提供更多的服务,就逐渐成了一个平台。
就像腾讯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只做QQ聊天,有了大量的用户基础才发展成一个大平台。现在它有大量的用户,就算插根扁担都能开花,而其他人种树苗怎么浇水都不行,因为没有土壤。
所以当你有了足够的用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最关键的是在你没有用户的时候,用什么微创新的点切入。
题外话:百度了一下今天似乎是马化腾生日,他在28岁左右的时候创立QQ,还年轻的小伙伴抓紧了,已经过年纪的老哥更要抓紧了。
如果你自认为已经做了微创新,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衡量效果吗?有,就是看有没有口碑,用户会不会主动传播你的产品,你的功能点。
就像微信才开始的“摇一摇”功能,据说可以摇出妹子,可以约到妹子。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反正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创新除了从用户身上出发,还需要有好的环境,中国的创新环境不行。
我们的环境定义了“成功者”,什么是成功者,成王败寇。换到企业来说,就是看这个企业挣了多少钱,有多少规模,越挣钱,规模越大,就表示越成功。而很少的有人看到这个企业为社会,为人们生活的改变做了什么。
我们害怕失败,害怕不被人认同。因为我们对失败在文化上并不是特别的宽容。
但是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既然没有痕迹可寻,那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成功只是偶然出现的。
所以创新这东西,真的需要执念,因为支持你的人不多,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你,甚至会对你恶语中伤。如果心中没有执念,也许就坚持不到明天太阳升起。
另外,在创新的路上,很多时候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胆量。最重要的是敢于尝试,不嘲笑别人,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