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互联网产品要注意三个点。
一、互联网产品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能打动用户的心。
这句话后面的“打动用户的心”能理解,但是前面“要有一个灵魂,要符合相关领域的游戏规则”就不是很清晰,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
换一种看法,单看“灵魂”俩个字,它代表了一个东西的特质,好像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就是说能感受到它,感受到它的存在。这个让我突然想到了顺风快递,它虽然不是一件产品,但是它的本质是做服务的,而这个服务就相当于它的产品。
对于其它的快递公司我还真没有太大的感觉,觉得就是一个可以帮我传送货物组织,而一想到顺风,就想到“快”。我觉得这就是它的特质,它的灵魂。
二、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运营、持续打磨。
互联网产品不比实体产品,实体产品一出来之后,就不能再在它身上做修改,想要经常性的修改就更不可能了。
而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是可以发现问题立马进行修改。可以持续不断的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如果一款产品做出来就万事大吉,估计早晚会被取代。
当然,也不是说实体产品就可以不持续打磨了。像苹果,它也是实体产品,但在每年发布新款产品的时候,都会有着不小的改动。这也是在不断运营,持续打磨。
三、做产品要专注和极致。
做产品一定要学会做减法,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转变了。原来喜欢大而全,恨不得买个东西既可以看电视,又可以洗衣服,还可以冷冻食品。现在都比较喜欢专而精。
比如你想买手机,你是更趋向于买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呢?还是买格力的?虽然格力的空调实力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证明它的技术团队不差,但是说起手机,还是觉得它不靠谱,毕竟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嘛。
专注让你发现更多的问题,极致让你把功能点做成优点,把优点做成特点。
现在用户选择使用一款产品,很少是因为它拥有完善功能,更多的是因为它拥有某一个突出的功能。就像美图秀秀,用户选择它只是因为它能简单、方便的美化图片,比起功能,PS可以甩它几个国家,但是它就是一个点打动用户,然后就差不多成了电脑必备(单身男的电脑不算哈~)
做产品当然都想着做好产品,好产品不是看评测、不是看所花费的成本、也不是看由多少个技术大牛做出来的。
真正的好产品应该是让用户“离不开”你,流氓软件是卸不掉,木马是找不着。这些都不是“离不开”。
现在我的电脑一直是裸着的,没装任何安全/杀毒软件,这倒不是对自己的技术有多自信。主要是电脑太烂,装它们会太卡,另一个我是用易语言做软件居多,经常误报,影响我工作。
但是电脑被其他人用之后,多出了很多的启动项,然后手动清理没有清理干净的,这时候最快的方法就是装一款安全软件来加加速。一般我都选360。
虽然360最容易误报自己写的软件,但是一码事归一码事,在有些功能上它还是做得不错的。
在清理加速项这个功能上,按说应该大家都一样,不会有太多差距。但是为什么我不选百度,不选腾讯,就选360呢?
不选腾讯是因为很少用它,所以需要用的时候都想不起它。而百度是因为原来有用过它,但是当我想卸掉的时候发现很难卸掉。卸掉之后下次重启电脑它又跑出来了。最后不得不用360把它给卸掉。
它本是想绑着我,谁知道却把我逼跑了。连我这种对电脑操作略知一二的人都删不掉它,更别说完完全全的电脑小白了。
所谓的“离不开”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黏性”。离不开也有两种情况的,一种是不可能离开,一种是舍不得离开。
不可能离开就像我们使用的微软系统。就算他的vista系统做得很失败,大家也就转回XP去用而已,终归是在用他的东西。
为什么没有新系统出来呢?技术是一个原因,但不是最大的原因。不说其它国家,就我们中国也不缺少技术人员。但是一个最大的原因是软件,现在我们使用的各种软件,QQ、浏览器、PPS、旺旺这些所有的,都是基于WINDOWS系统的(仅指使用WINODWS系统的电脑)。
如果新出一个系统,这些软件都不能使用。那还有多少人会来使用你的系统,如果没人使用你的系统,那花这么多财力物力去开发个系统有什么意思呢?这种事,只有国家会做。而我们也知道,一般国家投资的总没有利益驱动的快。
在手机上,有IOS,安卓,微软的系统,就很难再一家独大。
而另外一种舍不得离开,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你请客吃饭都只喜欢去某一家,因为他家的味道好?服务好?价格低?
像QQ这个东西,不好说是哪种离不开。它和微软有点像,把用户的交际都绑定在上面了。像当初MSN在中国发起进攻的时候我是不看好它的。因为它在中国没有多少用户基础。也许有些人使用它是因为自己是学外语的,整个班在用它,外教在用它,还可以和外国朋友联系。
但是,你的小伙伴们都在用QQ,你在国内上班的同事都是用QQ,甚至你的亲人都在用QQ,你能弃QQ而不用吗?
什么时候,能用其它通讯软件和QQ进行互动聊天了,那么QQ垄断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要想使产品有黏性,就要对它进行不断的优化,让它好用,耐用,用得爽。只有不断地接触用户,不放过每一个小抱怨,才能找到真正的点。
在寻找用户点的时候,要抛弃一个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白用户,否则你永远不知道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视某些用户的困扰,一撇嘴,说“这就一小破事儿”。对我们来说是小破事儿,但对用户来说就可能是天大的事儿。这种所谓的破事儿不解决,积累多了,我们就会自以为是。蔑视用户的产品,用户就会一边用一边骂,一边期盼替代品。
找到用户的需要,下一步就要把这个点做到极致,给他好的体验。如果这个体验能超出用户预期,你很容易就能做出好的东西。
有时候体验并不是在使用某个功能的时候产生的,而是在使用前就产生了。比如某款产品有个功能,名字叫作“让照片飞起来”。问产品经理这是什么东西,他说就是可以把手机的照片传到电脑上。我还以为是照片在手机屏幕上飘来飘去呢。
不论产品名称还是功能名称,最好的就是一目了然,让人一眼能看明白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不用动脑子。
就像我的很多软件,很少有人问怎么使用的,大多都是问一些导入格式是怎么样的,或者是功能出错了才来找我。界面虽然丑,但是每个按键的名称都尽量能体现出它是做什么的,在功能不是特别多的情况下,能在一个界面显示的就不要搞多界面,能按功能分开显示的就不要混在一起。
最怕的就是以为自己懂的人人都懂,自己会的人人都会。但这又是大多人有的思维定式。
就像上面说的“让照片飞起来”,大家能想到什么?我能想到“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但是没有看过这部电脑的人呢?飞也许想到飞机,想到蜜蜂……但如果说是“传送照片到电脑”,虽然俗,但是一看就知道是干啥用的。嗯,不好听,可以再优化嘛,我是粗人,一时想不到更好的。
另外像有些说明书一样,说明书都是专家写的我明白,但是就不能写得通俗点么。使用个功能得看说明书,谁知道看说明书还得先去研究说明书。
比如“why”这个单词,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最好的答案是“为什么”,而你却给我“the cause or intention underlying an action or situation”。这TM的什么鬼~
“换位思考”对做产品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我们要像小白一样思考。小白不是骂人,而是指非这个领域的人。
在一个领域呆久了,很多东西都会变成理所当然了。就像我,做软件做多了,现在给我一款软件,没有说明也知道是怎么操作的。但是有很多人就不知道,第一步要干嘛,第二步要干嘛,这个按钮有什么效果,那个有什么作用。
这些对我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因为我用得多,做得多,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其他人就不行了。而软件这东西,更多的都是给非本专业领域的人使用。
都说做产品要做减法,但是减法怎么做呢?我是看这个功能也好,那个功能也能带来一群人,哪个都舍不得砍掉。
想着做大而全的东西往往是会失败的,因为你不能聚焦,就很难把所有功能都做到极致,也很难发现没做好的点。
这里提出一个强需求和弱需求的概念,当强和弱在一起时,砍弱留强。
强需求是指这个东西对用户是“必须有”,而弱需求是“可以有”。
那么问题又来了,还剩下几个功能,是否还要砍掉?怎么砍?
如果你有信心,有能力面面俱到了,那么可以不砍,全线展开。如果不行,再来继续往下砍。
在强需求里面排个序来砍掉。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来砍。
比如你的能力,这几个功能,你认为自己做哪个功能能做得更好。
你的资源,这几个功能,你现有的资源能对哪个功能的完善、推广起到更大的作用。
你的心,这几个功能,你更喜欢哪个功能?更喜欢研究哪个功能?
当然,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满足所有人,所以做出来的产品肯定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
要少去看好话,多看看骂自己、骂产品的话。看看是对手雇来骂自己的,还是真正因为产品不好用来抱怨的?
要善于从用户的抱怨中找到产品不好的地方,可优化的地方来进行持续的改进。
所以,你还需要有一颗粗糙的心。玻璃心,容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