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会羡慕那些有想法,能天马行空般思考的人,总觉得他们能想到很多稀奇古怪而又颇有意思的东西。
一直以为那种技能是与生俱来,从没有往深了去挖掘过。
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怎么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力的基础是记忆力。
很多朋友都会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行,我也是。小时候考试最怕的就是要背的东西,往往数学之类的就感觉比较简单些,做起来也更有意思。
这里说的记忆力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
通过深入的理解之后记下来的东西,才能持久,才能活学活用。
大家回想自己有过的“创新”,是不是都像上一篇文章(《关于迷茫和创造》)说的那样,用各种已知的东西组合拼接,然后就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比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在那个年头的中国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创新。
而这个东西是在他大脑里无缘无故就出现的吗?
最基本的,他得知道有互联网这种东西。也要知道商家卖货基本是一个什么流程。
这些都是要他必需具备的条件,才能想出后面的阿里巴巴。
再来说可里巴巴的名称也一样。当然,这个不是什么创新了,仅仅是表达一下想法的出现和记忆的关系而已。
首先,他要知道“阿里巴巴”这个故事。
然后,他去了解了其它地方的人,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基本上所有地方这四个字的发音都差不多。
所以,无论是我们创新也好,还是在平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些,都和我们的知识累积有关系。
如果是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很难灵活运用,在需要它的时候完全一点印象都没有。
记忆的时候要尽量地做到理解记忆,在理解基础上记住的东西才能更好的被使用。
当然,单记住了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联想。这样才能创造出新想法,新东西。
联想就是由一个东西想到另一个东西,大家可能一时不知道怎么下手。我这里有个方法教给大家,就是抽象。
当记住一个东西的时候,尽可能的把它抽象一下,能记住抽象后的特点是最好的了。
比如人民币可以干什么?
买东西、买服务、挑指甲、买理财产品升值、用来当厕纸……
通常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它经常被使用的功能(呃,当厕纸这个……),现在来试试“抽象”能不能帮我们想到更多的用处。
人民币,它的形状是长方形:
可以用来遮挡一些小的洞口。
可以折纸(心形、戒指、四角板、飞机……)
它比较薄:
可以把手指放不进的小缝隙里的东西给掏出来。
可以折叠增加厚度垫东西。
可以卷成一细条,变得比较坚韧来戳东西。
它的四条边可以用来割东西。(前几天还在网上看到视频里用它割断筷子的,也不知道真假)
它属于纸一类:
呃,可以上WC。
可以用来撒。
可以用来擦更脏的东西。(我为什么要用“更”?)
……
之类的云云。
当我们通过理解在记住一个东西的同时,如果能把它给抽象一下,或者说把它给提炼一下,会更有利于我们对它的运用。
当我们记忆中有足够多的东西,再有超强的联想力时,一些“创新”的出现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
再来说说另一种挺玄的东西,“直觉”。
“第六感”这个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只讨论通常都会出现的直觉。
下棋的时候,觉得这样走会好一些。假期的时候觉得不出门要好一些。看电视的时候,从某个人的行为感觉到他有问题……
这些直觉,其实也都是我们知识的运用。
如果从没下过棋的人第一次下围棋。一开始往往会下到中间或者非常边上。
不知道堵车,假期人多的。一到假期就会想到这个或者那个景点玩。
而通过我们的经历,这些知识进入到大脑里储存,在做判断的时候,即使没有回想起它们的细节,但是它们也在很隐晦,很迅速的影响着我们。
所以知识是我们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大杀器,而它要以记忆力为基础。这是要靠不断实践培养起来的。
现在很多人都不“用脑”,认为有了计算机,什么都可以存。有了互联网,什么都可以查,不需要记这么多东西了。
但是大脑这个东西,是越用越灵活,越记越能记的。如果不锻炼,那也别觉得其他人是天资聪颖,遥不可及。到时候只能怪自己不努力罢了。
而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了追赶的,一步慢,步步慢~